
黄石市交通路立体停车场
“停车难”“停车慢”是城市居民关注度最高、最期盼解决的问题之一。近年来,黄石市将“停车惠民”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,全力推动“全市一个停车场”建设取得明显成效,群众出行和停车体验大幅改善,城市“智”理水平不断提高。
01
丰富泊位供给
有效缓解“停车难”

黄石市英才学校周边停车有序
位于黄石市武汉路上的英才学校是该市老牌名校,上学、放学期间停车难导致交通拥堵,经常遭到市民家长“吐槽”。为解决这一难题,黄石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:首先,增设泊位,对英才学校侧巷的停车场进行改造,新增停车位49个;其次,人群分流,针对不同年级设置专门的家长等候区,实施分区、分时段接送学生,避免家长全部拥挤在校门口;最后,打通循环,将英才学校侧巷设为单向通行,并取消原有的路边泊位,打造一条专为接送学生车辆设计的“护学路”,让车辆能够即停即走,大幅提升了通行效率。
“一到学校路段,就看到了停车提示牌,大家都按规定有序停放,双排停车的现象没得了,这样的措施很人性化,既方便了家长,又规范了秩序,大家都应该遵守。”坐在车上等孩子放学的家长感受最为直观。

市政府机关大院共享停车位
2023年,黄石市成立了“停车惠民”工作领导小组,制定了《“停车惠民”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》,组织对城区16个街道、121个社区、710个小区进行停车资源普查和停车特征分析,因地制宜、多措并举开出“良方”。
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存在特定时段泊位“冷热不均”现象,工作日白天车位基本饱和,工作日夜间或节假日车位空置较多,停车需求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,与周边居民白天驾车外出、夜间或节假日停放车辆的需求时间段正好互补。

上窑高架桥下停车场
为充分调配停车资源,该市按照“成熟一批、开放一批,应开尽开、能放尽放”的要求,2024年春节期间,28家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响应,免费开放停车位1815个。今年6月,黄石首批15个共享停车场正式上线“黄石停车”APP,对外开放440个共享“停车位”。
沿江大道上窑段、桂林南路等高架桥下的空间,原本是城市的“边角地”,现在经过合理规划和改造,已经变身为200多个泊位的停车场。

京华路潮汐车位
截至目前,黄石市通过挖掘现有资源潜力,新增停车泊位总计17723个,其中,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新增泊位2960个,利用闲置土地新增泊位2910个,通过新建公共停车场等新增泊位11853个,道路泊位占比由13.8%降至5%以内、公共泊位由6.32%提高至10%。
此外,黄石市还积极推行“潮汐车位”政策,即根据不同时间段的需求变化动态调整车位使用,减少对道路泊位的依赖,从而降低因路边停车带来的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。
02
治理“热力区域”
停车资源“活”起来
武汉路是黄石市传统特色商业街,全长1.8公里,跨越黄石港区和西塞山区2个城区,沿线有多家医院、学校、商业综合体和农贸市场。位于武汉路核心区域的中心医院,作为黄石市规模最大、功能最全的三级甲等医院,长期面临停车压力巨大,与之相邻的摩尔城商业综合体也是长期车满为患、一位难求。 为了缓解该区域停车难题,黄石停车办将武汉路沿线划分为9个区块,通过统筹资源、综合施策、跨域引流等方式,以片区为单元“整圈推进”停车综合治理。 黄石市武汉路老实验高中停车场 与中心医院和摩尔城停车紧张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距其不足200米的老实验高中停车场拥有500个泊位,却大量长期空置。 为实现停车资源合理优化,黄石市停车办积极协调医院、社区、业委会与居民联动联治,一是想方设法增加车位,盘活中心医院家属区内废旧花坛等低效空间,新增停车位80个,与医院打通使用;老实验高中停车场在原有基础上扩建至879个车位,同时增加充电、洗车等多元化服务。二是优先保障就医停车,中心医院内200个车位全部供就诊人群使用,极大解决了就医停车难问题。三是腾挪商场停车位,将医院职工在商业综合体长租的350个地下停车位转移至老实验高中停车场,并投入60万元在连接中心医院、摩尔城和实验高中停车场的人行天桥两侧增设两部垂直电梯,方便车主停取车。 此举极大地缓解了医院和商业体的停车难题,改善了群众就医和购物环境,吸引了更多人流。 黄石市老实验高中停车场。图源:黄石日报 黄石市积极推广“新建一批、改造一批、共享一批、优化一批、取缔一批、规范一批”成功路径,围绕商圈、医圈、校圈等停车痛点难点,对黄石港万达、团城山万达•中医院、西塞山牧羊湖、下陆青龙山等4个停车热力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整治,目前黄石中心城区93处停车热力点位已有一半以上得到治理,连片成势效应不断扩大。 03 推进智慧停车 市民出行更便捷 黄石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 在黄石,一场关于智慧停车的变革正悄然上演,如同晨曦初现,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,拥抱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,借助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,黄石市正逐步实现停车资源的精细化管理。 “在手机上一查就可以找到附近的停车场,不用再到处找车位了,还能无感支付,快速离场。”市民陆澄在“黄石智慧停车”APP首页“特色停车”界面中输入所在位置关键词“武商”立即出来20余个周边停车场。 App查询导航 路内、车场、充电……陆澄惊喜地发现,除了剩余车位、远近距离外,APP还根据功能对停车场进行了划分。他将车停在离他最近的陈家湾立交桥生态停车场,一个半小时后他办好事,手机自动支付4.5元后快速离场。 “通停通付”作为智慧停车的核心功能之一,打破了传统停车信息孤岛,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停车资源的统筹整合。 黄石市首批试点的92家政府定价停车场,共计1.5万个泊位,现已实现了统一支付功能,车主仅需在一个平台上注册并绑定车牌号,即可享受到“先离场、后缴费”的无感支付服务。此举简化了停车流程,方便了车主,同时大幅提升了车辆出场效率,出场时间由2分钟左右压缩到5秒以内,解决了停车场出口卡堵问题。 此外,“黄石智慧停车”还拓展了汽车清洗、美容、维修、充电等一系列增值服务,进一步丰富停车场景,改善了用户体验。 目前,黄石市市级智慧停车平台接入停车泊位信息11.9万个,其中动态泊位10.2万个,动态泊位联网率高达85.7%。 “‘全市一个停车场’建设,在有效增加城市停车泊位供给的同时,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、车辆进出快捷化、停车体验舒适化,进一步改进城市治理,方便群众生活,有效解决了城市‘停车难’问题。”黄石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,让市民们出行更加便捷无忧。 来源: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通停通付小程序